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使得消费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消费者需要高品质、多样化、更方便、更安全、更享受的升级版果品,对应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竞争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市场竞争转向质量型、个性化、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现实的桃产量已由过去的短缺变成了过剩,也就是说桃现有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满足或超过了14亿人“吃饱”的需要了,并且是低水平产能过剩,而消费者到了要“吃好”的阶段,需要品质提升。种植者如何适应变化,赢得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答案是——方式转型、速度换挡、质量升级、销售变招。今后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创新品种、颠覆性技术、品牌和服务,因此原有的低劣品种需要“清热解毒”;求大、求多的所谓高产技术需要“活血化瘀”;高密度种植、过量施用化肥和多效唑、光板地、使用除草剂、病虫害重治轻防、盲目喷洒农药等不合理做法应该摒弃;现实的“老人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张,面临无工可用,宽行、少灌、堆肥、免袋的原始省力化技术“粉墨登场”;坐地收购商被电商抢去了高端市场的大半个江山,需要与种植户建立新的“捆绑模式”;老百姓也要学习新玩艺,通过手机把自产的仙桃直接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目前,桃农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哪些桃品种的经济效益高,怎么种出高质量的果品,怎么经营才能获得高效益,这个多元方程式需要大家来认真解析。笔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我国桃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供广大果农朋友们参考借鉴。
桃农如何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01
桃产业转型升级
从消费者和市场角度看,产品必须优质、安全、健康
?优质化。包括环境品质、外观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文化品质等。进口水果一到岸就可能被抢光,为什么?价格不高吗?其实是水果品质好。
?多样化。不同人群对桃果质地、品味需求不同,年轻人首先看颜值,高端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对质量与价格的接受程度不同,高质量果严重不足,大路货走向平庸,劣质桃只能倒到沟里。年“丈夫用竹竿敲,老婆在树下哭”和年“宁可倒到垃圾箱里,也不愿2元一筐卖给收购商”的桃烂市现象,充分说明了“真的太多了”“真的太不好了”“真的不知道该种什么”。
?差异化。包括品种差异、质量差异、时间差异、对象差异、包装差异,甚至大与小就是差异的盈利点,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内涵。西安果农种出了单果重g以上的蟠桃,该园只施有机肥,亩仅结果kg,面向朋友圈的高端消费者销售,每个桃价格高达元。其实延伸一下,利用“王母蟠桃”长寿、喜庆的寓意,为老人做寿,是不是可以做一个蟠桃蛋糕来代替传统的奶油蛋糕?
?功能化。即更营养、更安全、更健康、更方便、更享受。目前,市场上有没有糖尿病人可以吃的桃?有没有孕妇爱吃的桃?有没有补钙、补血的桃?有没有樱桃小口的桃?有没有虽然不怎么好看,但风味却出类拔萃的丑桃?有没有仁可以吃的桃?有没有给老人过生日用的大寿桃?另外,您想去陶渊明式的桃花源休闲,您想在节假日享受慢生活,您想自己种几株桃树,和孩子一起抚养她成长,这样的科普园有吗?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功能化。
?商业化、品牌化。商业化指传统营销、网络营销、社交电商、体验学习享受等方式并存。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目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来到水果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各式水果,会为选择买什么而发愁,这时候响亮的品牌就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佳沛”的奇异果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种植者角度看,需要全面转化和提升,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甚至引领消费
?区域化。包括生态区域化、品种区域化、安全区域化和市场区域化。生态区域化即优势产区规模发展,把量和质做到极致。次适宜区少量种植,调节本地区市场余缺;不适宜区建议不要发展。品种区域化,即一些品种或品种群在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区域放量种植,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安全区域化,即自然灾害频发、高温多湿易引起病虫害严重泛滥的地区建议不要种植;有可能在某些年份遭受冻害的区域更适合保护地反季节生产。市场区域化,即经济发达地区的郊区可以高投入生产高品质、高成熟度的桃,也可以种植适宜观光自采的桃品种;远离大、中型城市的适宜栽培区可以生产较耐运输的优质桃。
?省力化。包括标准化建园、机械化作业、疏花疏果技术、免袋技术等。只有建园标准化才能实现管理标准化,如平地果园宽行窄株、起垄覆膜、水肥一体、行间生草等技术亟待落实,丘陵山地可以采用整合梯田式作业。目前,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匮乏,急需适合各种类型桃园的高质量小农具。病虫预测预报与防控方面,需要分类指导和群防群治。此外,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把一家一户生产中的机械需要、冬季修剪、果实销售,通过合作社或农业公司托管等。
桃属于时令性水果,不耐放、不耐运,提倡适度规模发展,反对一个企业盲目大规模发展。当前我国很多农业企业很大程度上就是“死”在盲目和规模上了。
?精细化。即用工匠精神,精心精致管理花果和根系,生产优质桃果,把精品、极品、爆品提供给消费者。采用分次采收、分级整理、适度包装、冷链运输、超市冷柜货架等措施,让消费者吃到新鲜美味的桃果,通过质量、价格、诚信,最终形成响亮的品牌。
?设施化。即选用设施防灾减灾(防霜、防雹、避雨等)、防虫防鸟,生产反季节高质量绿色桃、有机桃果轻而易举。设施内可选择水肥一体化、排水系统建设、特殊栽培架式等,有助于精细化管理和生产。
?法制化,国际化。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知识产权是核心要素,品种就是芯片。法律规范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在选择优异品种、高标准建园、高质量果品、市场营销的背后是高投入、稳定投入,但是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任意发展、超量发展,高投入者定会赔得一塌糊涂,那么谁还会去讲高质量呢?现实中的产能过剩、过山车式的农业,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如果再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或维权困难或维权高成本,“桃烂市”将成为常态。因此,必须以产权保护下的有效市场竞争,避免落入过剩、乏力的陷阱。结合我国国情,提高保护力度,制定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制度,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这个“紧箍咒”,叫停盲目发展,促进有序发展。无序竞争和急功近利永远生产不出顶尖的桃果,最后坑害的是广大的种植者和消费者。
建议那些有能力的营销企业,瞄准周边国家的高端市场,当然也有弥补性需要,要跟随“一带一路”走出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享文化。上班快节奏工作,节假日给疲惫的身心放个假,走出喧闹的城市,远离水泥森林柏油沙漠,亲近自然、休闲旅游、体验参与成为时下社会的潮流,这种超然心态成为现代人的全新生活方式,我们要“享受生活的美好”。据国际上普遍的认定标准:当人均GDP~美元时,乡村旅游以采摘、观光为主;当人均GDP~1美元时,人们更喜欢休闲、体验、认养、参与;当人均GDP超过1美元时,则以租赁、度假为主。
桃种植者正是要利用人们的文化需求,把农耕文化、桃文化、民宿文化、餐饮文化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休闲、观光、自采、餐饮为一体的深度服务;同时,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也为我们的经营带来了契机。中国的桃文化源远流长,“桃花源记”“王母蟠桃盛会”“寿桃仙果”“桃园三结义”“桃李满天下”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应加以开发和利用。
02
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做什么
果树是甜蜜的事业,我们通过努力,生产高质量、有营养、安全、新鲜、方便的果实,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这种由温饱到吃好,再到享受生活,甚至是精致生活的转型升级形势下,种植者也应该迅速适应新时代,找到差异化,确定自己的战略定位;寻找优质高效的栽培模式,创立品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把优质、安全、健康的果品呈现给消费者。只要果品质量好,消费者就愿意买单。如河北的刘先生种植新类型早熟油蟠桃,采用“不施一粒化学肥料、不打一滴化学农药、不疏果、不套袋”的“懒汉”种植方法,用手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angfengcaoa.com/ffcxt/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