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防风草 > 防风草采集 > 正文 > 正文

若尘桑椹已红杏儿*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3 10:30:56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https://m-mip.39.net/nk/mipso_4975799.html

微电子刊-总·第期

《桑椹已红杏儿*》

文/若尘

,旅游的行程在自年初始的疫情的大背景下,被压抑得如同收紧的弹力球,动弹不得。薄如蝉翼的梦幻的樱花,在这特别的一年里,糅杂入太多伤感;托克逊的杏花,兀自盛开成花海,而少了赏花的人流;大自然的浓绿清新,充满生命力的色彩,在数月的时间里,不得不与人们遥遥相望。

5月,国内疫情终于在国家广泛而有力的防控下出现的良好局面——我们,终于能够出行了。只一个电话,吐鲁番的行程就确定了,奔向亚尔村,杏子已*,摘杏去!

(一)奔向吐鲁番

吐鲁番位于乌鲁木齐以东约公里,驱车行程近6个小时,途经托克逊。

车出乌拉泊向东,沿国道,柴窝铺、达坂城,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闻名遐迩,左侧远处有亚洲最长的铁道防风墙遥望同行,在这巨风之眼,曾有过狂风飙起吹倒火车的的记录,而与之相应,源源不竭的风力资源也使得这里成为 的风力发电基地。

“达坂城的石头大又圆,西瓜大又甜;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两个眼睛真漂亮!”王洛宾老先生的歌,让这终年风刮的达坂城闻名天下,想想当年途经的达坂城,老先生之言不虚。就想不明白的是,在这风吹树都偏的地方,这姑娘的美丽怎么生成的呢?达坂城还有另一个特产——大豆,达坂城的油炸大豆、玉带大豆、炒大豆,早已是这里的知名闲食,来无不购的。

国道右侧山势连绵,不突兀,但绵绵不断。一条河道沿路蜿蜒,水量不大,但并不干涸。左侧翻整的达坂城古镇墙刚过,导游忽问,你们知道旁边这条河叫什么吗?谁知道这条河的名字?大伙儿茫然。于是导游娓娓道来:这条就是白水河,这条河从吐鲁番出来,到达坂城,向下到乌拉泊水库,然后过乌鲁木齐,向下,流入到猛进水库(即青格达湖)。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就是当年的白水道,刚才所过的达坂城老镇,就是当年的白水栈镇。一程看似简单的路过,一段飘过的历史,就这样忽的浮现到我们的眼前。不知怎的,一忽而过的白水镇故址,让我想起了《新龙门客栈》中那个风沙中的客栈,想来当年,这客栈也似那般风卷而独立吧。

过了达坂城,奔向吐鲁番的行程就过了一半,再过了托克逊分客站的口儿,吐鲁番,就近在眼前了。

(二)只能路过的坎儿井

说到吐鲁番,不能不说葡萄沟,不能不说坎儿井,还有盛名天下的楼兰...而那么多的不能不说,在今日之行中,却都得错过,包括坎儿井,我们也只能路过。

葡萄的成熟季在7、8月,这个时间,葡萄还在长蔓儿,还没挂果,还不是时候;楼兰作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名字,楼兰之旅,往往需要特别安排;坎儿井,便成为吐鲁番之旅不可错过的专属了。

而依然是要错过。原因是,虽然疫情有所缓解,但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水源的坎儿井必须严格保护。只能遗憾地远远一眼了。取水地的坎儿井出水口,有城墙围护,门楼其上,整体风格,亦如达坂城白水镇栈相似,依稀似又恍然看见热闹时客来客往,往来汲水的模样。沿途不远的田地,错落地有一些高起约两米上下的干打垒的凸起的竖井,导游介绍说,那就是坎儿井水道竖井,坎儿井整个地下水道沿途,会有很多这样的井。

那是一些看去很简陋的土垒,如果不是了解的人,你不会知道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地下水网发明中的重要一环。

吐鲁番地区位于远海的陆地中的低洼盆地吐鲁番盆地内, 点艾丁湖海拔较之海平面还低多米,是个名符其实的火盆地形。这里年蒸发量高达毫米,而年平均降水量不过16.4毫米,可想而知,水,在这里是多么的奇缺!而在如此干旱缺水的环境中生存,不唯人,植物的生存也面临着重大的危机。但是,这里却有这一片绿地——吐鲁番,勤劳智慧的吐鲁番人硬是在这里站了下来,滋养了这样一片绿洲。

坎儿井的水源来自天山冰大坂一号冰川。清凉甘甜的冰川水在夏日融化后,流淌到天山脚下。聪明的维吾尔人,为了防止流淌的水在地面上被蒸发,发明了坎儿井这一地下引流工程,通过一系列艰辛而又奇思妙想的操作,创造了一个水网奇迹。坎儿井,既能经漫长引流为吐鲁番人提供饮水生活灌溉所需的水,也同时避免了盆地高蒸发带走有限的水资源,不可不谓之人类伟大的创造之一。

据统计,吐鲁番已知现存的坎儿井水道有条,现在依然能够正常使用的尚有条,最长的一条坎儿井地下水道长达米。这些坎儿井工程,全部是由工匠们在地下手工一一凿挖而成,凿挖过程,低的地方完全是需要蹲着一点一点敲凿过去,无法站立,更不用说有什么台阶了(现如今游客们可能能从台阶下去,但实际上,在当时修葺时,这种台阶是不存在的),工程艰难,耗时长,据说,最深的坎儿井打到91米深,用时整整51年。51年,几代人在敲凿啊!

吐鲁番的钙化土也是坎儿井工程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这种土质,在经水流冲过后,会变得流壁坚硬,而不是淤积沉沙,这使得流经的地下水不会因平缓流过河道而渐渐淤积,而是始终通畅。

讲到兴之所致,导游又忍不住绕到了吐鲁番的美食、葡萄的甘甜,但最特殊的,却是吐鲁番的羊肉——导游饶有兴致地讲,吐鲁番的羊肉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你知道它吃啥长大的么?葡萄秧子!那个肉特别好吃!带着新疆地方方言口吻的介绍,一刹时就把人带得仿佛就能闻到羊肉的香味似的。有时候,一个地方语言的韵味儿,足以一句就让语境活色生香!

我只能路过的坎儿井,如同穿行而过的坎儿井,请记得,我会来的!

(三)亚尔村

车辆拐入支道,远远的一片林子迎着我们一点点近过来。导游介绍,这里叫做五道林,又叫将*林,据说,小平同志也曾在这里种下过树。

穿于入村的林道,沿途树木枝叶葳蕤繁茂,擦着一扇扇车窗扑闪进来。车窗高过路旁村民的院子,便时不时有在院里忙活的村民的干农活的景象映入眼帘。村民们见惯不怪,只抬眼看看从院前缓缓过去的旅游大巴,又自忙自己的了。

旅游大巴在树中一棵老树旁停了下来,这一条村巷,古木沿道,有牌子标示:古树巷。很想细看一下这古老的树,而他似有知,浓荫沉谧,不言不语。

事先联络好的亚尔村的维吾尔村户的院落尚在转过去的树巷之内,欲待多停留一下,却是一团乘客只转眼就各自结了小的团队逶迤地随了导游走去了,看起来,还得赶快跟上,不然,怕是会掉了队。再看一眼这古树浓荫的主道,与多彩的让我忍不住想多停一会儿的村院门墙,我们决定先跟上队伍到达目的地,回头再来细细参详。

看得出亚尔村在村落的游览建设上是做了一定的工作的:向前的巷路虽不很宽,但却并非土路,简易的沥青路面干净而平整,旅行私家车可以很顺利地通行。路两旁并是不连户的村舍,隔着乡村风格浓郁的树栅,左右两边,是自由而生的果树,看上去它们并不归属于哪一家,似是村里所有的。果木种植并不密,也并不是一种,其间青草漫生,小小的*花间开其中,清简无华,没有一点盛艳的繁冗,倒更符合我自在散漫的审美。

摘杏的村院,没有离得很远,转过两个弯,便到了。热情的主人早在院门口架起了烤肉槽子,炉炭已红,只待客人。倚院而生,一株核桃树苍绿茂密,枝如斜臂,已然缀满青果。这是我 次见到核桃树,如无人指点,还以为是青桃,正可谓是苗莠不分啊。且与这青果,这初遇,合个影先。

转进院子——必须惊讶于院落之大,整体布置之让人惬意。村民自己的住房并不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环院而生高大浓蔽的大树,浓密的连荫几乎把院落中间那一围相当大面积的空地全部遮住,交错的彩饰悬于中院的上空,红色的小灯笼、各色的小彩旗在半空缤纷摇曳,维吾尔人欢聚的气氛扑面而来。院内树下,环场院安置了三张维吾尔坐床,矮桌其上。手工制民族工艺壶与杯子早已备放在桌上,游客们可以随性自在地散坐这里歇口气,呼吸下这浓绿的清新,再去摘杏。

到村子里摘杏,果园里摘了吃的,是不收费的,任你敞开了馋欲,尽情去吃,只是如果要摘了带走,那是要按价付费的。极新鲜的杏儿,价格略比市面高一星点儿。大家各自取了篮子去果园里摘杏,应是定了两三处果园,我们摘杏的这院,未见有几位游客。

摘杏季应是快下了,或者也来过了几拨游客了吧,杏林里*澄澄的杏儿虽也还不少,堆簇着,却明显都在高枝上了,虽说杏树其实本身应是属于不高的树种,但就我和闺蜜两个,也掂着脚儿才能好不容易够着,一圈儿下来,林子转了个遍,果子却还远不足一公斤,只把那摘杏的瞬间留了不少纪念。

东槛进而西门出,农家的大院总是这么开阔而四通。从小小的铁栅门出了果园,是另一色果品园——葡萄地。这是一片不小的葡萄园,一目而过,绿色延伸到很远的地方。与城市所见葡萄架不同,在城市所见葡萄棚架,往往高高地攀出一个凉棚的高度,挂满葡萄时,枝、叶、葡萄蔓成一棚的风景,人于架下,遮凉享受;亚尔的葡葡架,仅一人多高,人若钻进葡萄棚里,走深了,可能外面的人未必就能看得见的。在现在这个时候,葡萄藤早已爬满了架子,蔓生的深碧,一色地伸过去,一位穿着*色民族绸裙的维族大妈在不远处的架旁似在整理什么,为这骄阳下的绿色添了些许生动。——每每看到那些动人的如画的景致,我总不免遗憾自己没有学过绘画,这样的美好有时不是完全可以拍摄出来,那一种静谧与和谐的气息,不是在镜框里,是在心境中,如同《父母爱情》中画家为母亲画的那一幅画,是她,又不是她。

村中巷路,总是以树为界的。桑子已熟,熟透的桑子从树下掉落下来,每一株桑树下,都已是星星点点。桑子有绿色的品种,也有红色的。葡萄园边不远处,一棵能有二人合围的老桑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这明显也是一棵古桑树,树冠如伞连云,低处树叶低垂,桑椹满枝。红红的桑椹,吐出诱人的色泽,让人忍不住地想去采摘。闺蜜喜上眉梢,一面把个亮*的丝巾围了头上,一面喊我抓镜头给她拍采桑子的瞬间。明亮的色彩与浓荫、甜果相映,果然是新疆味儿十足的画面。

树下的空地里,正在收拾摘下的杏子的亚尔村老乡看到了,不由得笑起来,操着民族味儿的普通话对我们说:“那个桑子嘛,要黑的才是熟透的,红的嘛,还没长好呢!摘嘛,摘黑的,黑的甜!”再细看一下,果然,一些个黑紫色的桑椹果串在枝丛中藏着,原来这些才是熟的。闺蜜也是那风趣幽默的人,也拖着维语腔回应道:“噢!那就是说,这些红的还年轻的呢嘛,是不是?”老乡更笑得开了,“对的呢,这些红的嘛,还年轻的呢!”一围捡杏子的老老少少都哄然笑起来了。那树下轻拨着的热瓦甫,也响亮起来,如我们笑声般地欢快。

取了些这里很民族特色的镜头,看看时间,得赶紧到点儿上吃中饭了,我们赶快绕回到定点儿的老乡的院里。

一团的人都已到位,坐床上,躺椅中,沙发凳子,都坐满了人。院落中的连彩下,那擅舞的女士早已换上了民族舞裙,伴着老乡们的民族音乐的弹奏,手腕翻转,腰肢袅娜,翩翩起舞。大约也是因为又分为各的小团队的原因,人群里不时有为自已小团队中人鼓掌叫好的,那一路行来还尚存的几分陌生,在音乐舞蹈里变成了熟悉。

饭是早已定好的。音乐声中,一盘盘拌面与抓饭依次送到游客们的手里,茯茶浓酽,有维茶特殊的味道,一直不清楚是放了什么,总之,这种茶是很养胃的。

我要的是抓饭。这抓饭澄*油亮,米的口感很筋,略带甜味,配着传统的胡萝卜丝和莲花白配制的小菜,吃着没有半分油腻。而说到肉,导游所言果然不虚,吐鲁番的羊肉与乌鲁木齐不同,不独是说它没有膻味,而是这肉不是一种寡淡的味道,细品有一种回的香味出来,撩人食欲。莫不是真的是因为这羊儿吃的葡萄秧子长大的?还是做抓饭羊肉的手艺有别?

两个财务人,被时间赶惯了吧,吃个饭也是人后吃人前完。一院人都还没结束,我和闺蜜两个已是光盘行动了。看见驾驶员出了院门往停车的地点走,我俩也赶紧跟上。弄了半天,人家是买了近半扇羊,要先回车里安置好,再回去。

车前寂寂,只有我和闺蜜两人。一条长巷,环抱或几人环抱的古树,沿巷而去。

古树巷里有古扬树,也有桑树,树龄从一百多年到三百多年不一,几乎每户前都有一棵或两棵。树龄最老的桑树,有岁了。

这棵古老的桑树,你可以从那树沧桑的树干,粗糙峥嵘而古老的外形,深刻地感受到岁月的痕迹:或许有雷电的劈裂,或许有风霜的摧折,而它就这么默然,如故虬枝伸展,桑颗沉缀。它用古老和沉静的目光,注视着时光流淌、时代更迭,看着寒暑冬夏、稚童苍老,看着今天的我、以及在今天之后的多少年以后、看着新来者立于此地的怀念,过去、现在、和未来...它苍然翠绿,果簇枝头,而多少是非纷争,早已随风烟湮没,没有了痕迹。

这里是高昌的地域,那座古城——高昌故城,并不遥远。曾经的繁华,盛极时的灿烂,我想也必曾投射到过过往的某株古树,而如今,风蚀残垣,我们纵能从依稀中遥望到曾经的故城的绚烂,而时光已远,谁又能看故影?而只有这些古树,在其生命的季季轮回中,一圈圈年轮在生长,就这么默默、默默,陪伴着繁华或衰落,与岁月同行,人们,于它们,不过是某刻。

伫立,看着这古树,看这巷子,看那依门而去的院落,无限慨然自心中升起而又沉下,亚尔村,你的每一点变化,欢笑喜悦,与这古树共长的啊。

亚尔村的院落极具地方特色。应该是为了方便汽车或农用车出入,家家的院门都修葺成阔大的模样。维吾尔人做为一个艳姿多彩的民族,在这些大门他们都漆着色泽鲜艳的彩漆,彩格描绘,院墙分别为土夯木栅不一。没有关闭院门的,这使我们很容易就能看见院子里的布置,也让我们借景照像成为可能。村民们似乎并不在意我们与他们的院子合影,就那么坦然开放着。

传统的痕迹依然处处能看到。比如木轮,我在很多院子门口或院边看到了巨大的木制轮子,直径在1.5米以上,不清楚用在哪里,只在看着那轮转上的颗颗铆印后,忽然感觉历史离我如此之近,仿佛古时的木轮马车才刚刚从眼前驶过,而那周人车驾的风刚刚掠过。

当然不是周人,亚尔村的历史没有那么长。而自汉而来的遗风,在历史的同化过程中,也难稍循旧迹了。今日的吐鲁番,有的是深蕴的新疆民族风情,而这千年间殷殷的浸入,早已水乳交融。在亚尔村村民质朴的笑脸中,扑面而来亲切让你融入其中。

(四)归途

桑子熟落,彩巾飘舞,筐筐桶桶的收获,记录着在亚尔村美好的记忆;狗尾草缝制的桑叶小盅,装进了乡趣童年的别致。时间不早,路程尚远,是时候踏上归途了。

轿车缓缓驶离亚尔村,那些扑窗而入的树枝,那些跌落的如蜜的桑椹,再见!再见,亚尔村!

作者简介:彭丽,笔名若尘,业余喜欢文学创作。年加入三人行文学社开始写作,主要以散文、随笔的写作为主,偶有诗歌、古风作品。曾任悦读天下文学论坛超级版主,《悦读》散文版编辑,现担任大型报告文学刊物《沃土》编委、《中国草根》杂志编委。主要作品有《蚕》、《我愿如陶》、《喜欢文字》(《落入时间的海》文集),《玫瑰.等你》(《中国当代爱情诗选》),《菊隐》(《虞美人》合集)、《冰莹草》(网络文学刊物《岁月流韵》)等。

来稿须知

《剑兰文萃》是纯文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angfengcaoa.com/ffccj/1038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防风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