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防风草 > 防风草配方 > 正文 > 正文

防风的性味功效与作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4 16:29:15

防风,是一种药草的名字,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别名:铜芸、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屏风、风肉、回云、回草、百种

防风的性味功效与作用

辛甘,温

入膀胱、肺、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风疹瘙痒,骨节酸痛,四肢挛急,肠风下血,破伤风,脾虚湿盛。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甘、辛,温,无毒。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久服轻身。

…“杀附子毒”…

《本草蒙筌》:“治风通用,散湿亦宜。”

《神农本草经读》:“风伤阳位,则头痛而眩;风伤皮毛,则为恶风之风邪;风气害空窍,则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者,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者,关节之风也;身重者,病风而不能跷捷也。防风之甘温发散,可以统主之。”

《千金方》:“解乌头毒”,“解芫花毒”。

《珍珠囊》:“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经。泻肺金、疗诸风,开结气,理目痛。

防风辛走肺,为升阳之剂,故通疗诸风。气之结者,肺之疾也。目之痛者,风之患也,宜并主之。东垣云∶卑贱之卒,听令而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能泻上焦,元气虚者不概用,今人类犯此弊。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味甘,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防风气温,禀天春和风木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

肝为风木,其经与督脉会于巅顶,大风之邪入肝,则行于阳位,故头眩痛;其主之者,温以散之也。

伤风则恶风,恶风风邪,在表之风也;肝开窍于目,目盲无所见,在肝经之风也;风行周身,在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风在关节而兼湿也,盖有湿则阳气滞而痛也。皆主之者,风气通肝,防风入肝,甘温发散也。

脾主肌肉,湿则身重矣。久服轻身者,风剂散湿,且引清阳上达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辛,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泻湿,达乙木而息风。

1、解热作用

对人工发热家兔,经口给予关防风煎剂或浸剂,有明显解热作用,煎剂的作用较浸剂好。

2、镇痛作用

小鼠灌服防风(品种未鉴定)50%乙醇浸出液(蒸去乙醇),能明显提高痛阈(电刺激鼠尾法),皮下注射同样有效。

3、抗菌作用

新鲜关防风榨出液在体外试验,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品种未经鉴定的防风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angfengcaoa.com/ffcpf/7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防风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