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岚岛,生机盎然。
在平潭国际旅游岛各条大道旁,
一株株高山榕、杉树迎风而立;
两侧的绿化带里,
则开满了娇俏的红色三角梅。
微风拂面,
带来阵阵花香,
令人惬意。
昔日的石头城,
如今的花园岛;
曾经的风沙满天跑,
如今的绿树簇成荫……
自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
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生态建设,
在不懈努力下,
平潭国际旅游岛的生态
正发生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批又一批绿树在平潭国际旅游岛安了家,
随处可见的垃圾和污水隐了身,
绚丽多彩的鲜花在路边悄悄绽放。
这些变化让久未回乡的平潭人感慨,
这样的平潭国际旅游岛,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惊艳。
要美丽先造林
防风固沙林为环境护航
幸福洋已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省林业厅挂职干部、平潭林业局副局长林福平是平潭人,负责沿海的防护林建设,他对国际旅游岛的绿化发展感触很深。林福平说:“以前平潭有句俗语,叫‘光长石头不长草’,足以见这里的植物之少,但经过这几年的大力发展,平潭国际旅游岛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岛。”
要成为花园岛,首先就要兴建“林海”,防风固沙。
平潭国际旅游岛常年季风大,植树造林尤其困难,历史上平潭风沙灾害严重。长江澳处于平潭东北角,是平潭最大的风口,长江澳风力发电田就坐落于此。远远望去,一排排风车形成了一道海边美景。然而走近,海风便挟着细沙扑面而来。
实验区成立后,长江澳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工作被列为全区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年以来,平潭国际旅游岛连续在长江澳大规模植树,为了挡住风沙用了许多办法,但苗木成活率不到30%。经过两年探索,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林业工作者总结出一套“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可行经验。
用此方法后,长江澳风口绿色屏障渐渐筑牢,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成为了目前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林最快、森林景观最佳、生态效果最好的示范区,为全省沿海吹沙地防护林建设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而幸福洋吹沙地上新建的防护林与芦洋浦、长江澳的防护林连成一体,总面积5万多亩,已经成为一片“林海”,为平潭国际旅游岛这个美丽的家园护航。
亮点成绩
森林覆盖率
从29%提高到35.82%
攻坚克难,勇破难题,平潭国际旅游岛的造林路一直在向前走。如今,平潭国际旅游岛森林覆盖率从年的29%提高到35.82%,全岛近地面局部地区风力有所减弱,一座绿意盎然的生态宜居岛已展示在人们眼前。
要打扮靠种花
绿树红花扮靓宜居城区
骑行在绿意盎然的环岛路上
每年的春季,芦洋乡的洋中苗圃都忙碌不已,一批批新树种、新花种不断来到苗圃中,为平潭增添一抹抹“色彩”。自年起,平潭以“四绿”工程为载体,实行大绿化工程以来,每年都引进多批新树种、新花种,通过“花化彩化”扮靓整个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城区环境。
如今,平潭国际旅游岛早已不是原来的“全岛两棵树,山上相思树、地上木麻黄”的景象,“洋气”的高山榕、“别致”的三角梅……绿树成林、鲜花吐艳的海上花园城成了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新面貌。
雕塑园里开满艳欲滴的花草
黄杰煌是区市政园林公司苗圃的负责人,为了让平潭一年四季,季季有花,季季有变化。每年他和他的团队都要去外地考察,发现适合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树种并将其引进。
“我们会去其他的海岛,看他们岛上比较美观或者适合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树种,了解其树种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生长习性,如果适宜平潭国际旅游岛,就将其引进苗圃培育。”黄杰煌说,其他海岛能种的树木、鲜花,我们平潭大多都能够适宜。
东岚花谷
引进树种、花种后,要将其放在苗圃驯化一年才能种植到其他地区。在这一年,黄杰煌和苗圃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为树苗和花苗改良土壤、浇水打理,还要记录树苗和花苗的生长习性,是否抗风抗旱抗盐碱……每一项都要记录在册,方便之后的树种大面积种植推广。
“在新树种驯化一年后,我们将会根据树种和花种高低搭配、树叶开花结果日期、颜色搭配等因素,将其种植在适宜区域。”黄杰煌说,根据搭配,让平潭一年四季树木长青,搭配各色时令的鲜花,让平潭国际旅游岛成为一座“海上花园岛”。
亮点成绩
岛上树种
从10多种增加到多种
在一批一批的新树种、新花种的引进下,海岛的“绿色”也有了新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树种已由10多种增加到多种,鲜花品类也越加丰富。
走入新建的环岛路,宽阔的道路两旁,树木在海风中荡起了绿波,一条交织着玫瑰、美人蕉、三角梅等花卉的飘带点缀在路中央,沁人心脾的花香,多了几分舒适,也增加了几分浪漫。
治环境不停歇
清理养殖场爱护“母亲湖”
竹屿湖即景
“每到夏天,气温一高,鸡粪、猪粪味道太难闻,我们连门和窗都不敢开。说起畜禽粪便污染,曾住在养殖场周边的居民都满是怨言。
畜禽养殖的气味不仅对周边的居民造成困扰,污水排放更是严重破坏了平潭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发现问题,立马整治。年1月我区正式打响畜禽污染整治的攻坚战,全区上下掀起了整治养殖场的热潮。
小朋友将捡到的垃圾放进垃圾袋,得到大家的赞许
三十六脚湖自古以来就是平潭人民的“母亲湖”,牵系着平潭四十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我区首批畜禽养殖污染专项行动,三十六脚湖周边的畜禽养殖场成为了首批拆除对象中的重点。在上下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下,周边8家养殖场全部拆除。
陆上干净了,海上也要整洁。随着平潭国际旅游岛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平潭蓝”已经成为平潭国际旅游岛的一张“烫金名片”。岚岛居民纷纷化身环保“卫士”,用实际行动保护“平潭蓝”。
志愿者们在坛南湾清理垃圾
东门社区志愿者魏女士70多岁了,经常前往龙凤头海边捡拾垃圾,这是她多年来保持的习惯。她说,平潭这么美,真不忍心破坏。
而像魏女士这样的志愿者,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众人集聚力量大,在点点滴滴的改变下,平潭国际旅游岛的碧海银沙将得以长久保存下去。“沙滩干净了、海也更蓝了,平潭变得越来越有花园岛的风范了。”市民林先生说。
亮点成绩
新增志愿者、志愿者团队
人和个
重拳出击,众志成城,畜禽养殖整治工作在我区不断推进。截至目前,我区共拆除关闭家猪场,家养殖场,削减生猪12.26万头,拆除面积18.4万平方。全区仅保留有2家养猪场供全区百姓日常饮食。
而自去年以来,我区新增志愿者人,新增志愿者团队个,这其中,环保志愿者占据绝大多数。
特写
河长制见成效
河流清澈干净
北港花海
河长制,即由各区域内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自我区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我区出台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区河长办公室,明确从区到村的各个河长。河长制自此在平潭国际旅游岛落根,各河长们发挥职能将全区的河流进行了“重装改造”,让河流清澈如初。
在我区河长制实施后,北厝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割草清淤、砌墙挡土,对红山上楼门前溪进行整治。
历时3个多月,累积投入劳动力2.8万人次,疏通了河道米。如今,以前泛着臭味的河流,已成为红山上楼门前溪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除北厝镇外,平潭国际旅游岛多个乡镇都对辖区内的河流进行整治,给居民带来了一个清澈、干净的水域环境。
来源:平潭时报
文字:记者丁云
图片:记者念望舒林映树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作者身份和姓名!违者必究!
平潭时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angfengcaoa.com/ffcxt/1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