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就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据统计,传统的道地药材有余种。今天就请大家跟随小亳一起来看看,咱药都亳州都有哪些道地药材吧!
1道地药材的意义道地药材对于中医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中药材的质量决定了中医临床疗效的优劣。
道地药材强调药材的产地,正是因为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不一。如清代《伪药条辨》就指出了川中之土地厚实、肥沃,适宜附子的生长,因此所产的附子气味辛热而功效显著。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就应用了多种道地药材,书中首方剂,涉及80余种中药,其中多处应用亳芍(产于安徽亳州)、代赭石(产于山西代县)、巴豆(产于四川)等具有特定产地标示的药材。
2道地药材的由来“道地药材”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牡丹亭》。该书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对明代末期的社会生活有着细腻的描述。在第三十四出《诇药》篇中,前来求诊的病人夸赞郎中的药铺时说道:“好铺面!这‘儒医’二字杜太爷赠的!好‘道地药材’!”一连举出了药铺的三大特点:气派的门面,杜太爷赠的“儒医”牌匾,优质的药材。
而在中医典籍中,最早应用“道地”一词的是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本书为官修本草,医院院判刘文泰等撰辑,共收药物种,每种药物均设有产地一项以载出处,不少药物都明确标注有“道地”一条。
3各省道地药材分布吉林:
平贝母(抚松),人参(抚松),梅花鹿茸(双阳),辽五味(集安),蛤蟆油(长白)
辽宁:
关木通(清源)
黑龙江:
关龙胆(杜尔伯特),关防风(杜尔伯特),关大力(五常),关黄柏(饶河)
内蒙古:
甘草(杭锦旗),锁阳(阿拉善左旗),赤芍(多伦、鄂托克前旗),正北芪(固阳),麻黄(阿鲁科尔沁旗),肉苁蓉(乌拉特前旗),郁李仁(固阳)
新疆:
紫草(和静),阿魏(阜康),伊贝母(伊犁),甘草(巴楚),肉苁蓉(和田)
宁夏:
银柴胡(盐池),枸杞子(中宁)
甘肃:
秦当归(岷县),纹党(文县),红芪(武都),五花龙骨(庆阳)
陕西:
沙苑子(大荔)
河北:
知母(易县),黄芩(承德),大青叶(安国),紫菀(安国)麦饭石(蓟县),酸枣仁(邢台)
山西:
黄芪(恒山、浑源),党参(五台山、长治、平顺潞安),红枣(稗山),五花龙骨(榆社),连翘(晋城)
山东:
猪牙皂(邹县),北沙参(莱阳),香附(东明),阿胶(东阿),东银花(平邑),栝楼(长清),薏苡(牛庄),滑石(莱西)
江苏:
土鳖虫(苏州),太子参(宜兴),毛苍术(金坛),薄荷(太仓),蟾酥(启东),茱萸(吴地),薄荷(太仓),滁菊(滁州)
浙江:
乌药(天台山),鄞县(浙贝母),杭麦冬(慈溪),杭白芍(东阳),珍珠(诸暨),延胡索(东阳),温郁金(瑞安),白术(盘安),菊花(桐乡),蜈蚣(岱山),香榧(诸暨),桐山茱萸(桐庐),温厚朴(龙泉),玉竹(新昌)
河南:
山楂(林县),怀牛膝(武陟),怀山药(焦作、沁阳),禹南星(禹县),琥珀(西峡),怀地黄(温县),天花粉(安阳),密银花(密县),怀红花(濮阳)
湖北:
龟板(武汉、荆州),石膏(应城),三棱(荆楚),茯苓(罗田),木耳(保康),独活(巴东),木瓜(资丘、长阳),紫油厚朴(恩施),金头蜈蚣(随州)
湖南:
朱砂(辰州),湘莲子(湘阴),朱砂(新晃),雄黄(石门),栀子(涟源)
江西:
砒石(信州),乌鸡(泰和),香薷(新余),江枳壳(清江)
青海:
甘松(黄南),大黄(果洛),羌活
西藏:
胡黄连(亚东),冬虫夏草(巴青),麝香(边坝)
四川:
炉贝(康定),附子(江油),味连(石柱、雅安),川牛膝(天全、龙安),川芎(灌县),川麦冬(绵阳),川黄柏(峨嵋),红椒(汉源),川厚朴(三台),麝香(茂汶),小茴香(简阳)
贵州:
明天麻(赫章、遵义),朱砂(万山),艾片(罗甸),杜仲(遵义),吴茱萸(铜仁)
云南:
三七(文山),云归(中甸),云木香(丽江),云连(怒江),云苓(维西),萝芙木(西双版纳),盈江(筚茇),儿茶(西双版纳),诃子(保山),石斛(彝良)
广东:
肉桂(高要),高良姜(高州、徐闻),何首乌(德庆),高要(巴戟天),砂仁(阳春),广防己(肇庆),橘红(华州),广陈皮(新会),广藿香(石牌、高要、化州),广地龙(南海)
广西:
蛤蚧(大新、南宁),罗汉果(永福),白果(兴安),八角茴香(南宁),三七(靖西),珍珠(合蒲),钩藤(兴安),防城(肉桂),石斛(隆林)
福建:
建泽泻(建瓯),太子参(柘荣),建莲子(建宁),乌梅(上杭),青黛(仙游)
海南:
益智仁(屯昌),广藿香(万宁)
香港:
鸦胆子(九龙)
最后压轴的来啦!
安徽
凤丹皮(铜陵),木瓜(宣城),石斛(霍山),鹿茸(青阳),山茱萸(歙县),半夏(阜阳),亳芍(亳州),亳菊(亳州),亳花粉(亳州)、亳桑皮(亳州)。
由于土壤气候适宜、光热水气组合优越,亳州种植的中药材品质上乘。仅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药材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四种。
“中华药都”亳州的那些事……
亳州种植药材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汉末年神医华佗亲手培育的第一块药圃,种药之风在民间绵延不止。
清代著名诗人刘开曾著诗曰:“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诗中盛赞了亳州当时农人种药如种桑麻的热情。
当今的亳州享有“中华药都”的美誉,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中药饮片产量约占全国的1/4左右。
国际现代化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康美中药城,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站式中药材交易中心。
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亳州的中药工业正在向中药保健品、中药兽药等方向延伸。规划建设药、酒、文化三大板块,构建现代中药、养生文化旅游、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三大体系。
自年始,在亳州已成功举办3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和9届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亳州药博会逐步成为促进中医药商品贸易、投资洽谈、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的最佳平台,赢得了国内外政界、商界和中医药行业人士的普遍赞誉。
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1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将于9月9日—11日在亳州市举行,大会以“中医药,让人类更健康”为主题,以人文药博、绿色药博、科技药博、养生药博为理念,共设六大项经贸、文化类活动。
药
都
亳
州
欢
迎
您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