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尼拉·热马赞,今年59岁,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畜牧系草原专业,毕业后到哈巴河县草原站工作,从事飞播种草、草原动态监测等工作;年1月结婚并跟随丈夫达吾列提汗·黑扎提调入吉木乃县草原站工作;年开始在吉木乃县草原监理所工作至年1月退休。参与《吉木乃县政协文史资料》(哈文第四辑、汉语第一辑)的编写,年编写的《吉木乃县萨吾尔草原野生植物图谱》,用汉哈两种语言图文并茂的记录了吉木乃县多种野生植物的特征以及饲用价值等,成为吉木乃县珍贵的文史资料之一。
30年的坚守
木尼拉·热马赞年在新疆农业大学畜牧系草原专业学习植物分类学时,野外实习地点是乌鲁木齐南山。实习期间,她和4个女同学自愿组成学习小组,白天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请教老师,晚上自己翻阅植物志研究、强化理论知识,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她们就采集了余个标本。扎实的理论知识加上野外实践使木尼拉打下了坚实的植物分类学基础。在后来的工作中,她自发坚持调查吉木乃县各类草原植物近三十年。当被问到是什么让她能坚持做下去,她表示:“干一行爱一行,越和植物打交道,就越对植物感兴趣。”
凭借着在大学里学到的植物分类和地形图知识基本功,木尼拉·热马赞和同事一起对吉木乃县草场进行划分,清楚的划定了每户牧民的草场范围、计算出草场的面积,并发放草原使用证。二十多年来,她对待工作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负责管理牧民的草原使用证存根和草场有偿承包合同存根,至今所有资料都保存得十分完好无损。每年县里举办“科技之冬”和“科技之夏”宣传都邀请木尼拉·热马赞进行《草原法》等法律知识授课,她用牧民听得懂的语言耐心讲解,并一一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深得牧民们的喜爱。
木尼拉表示,“做植物研究没有速成的捷径,没有10年、20年的野外经验和学习功底很难成功。”说完,她笑着说“现在我总算是把吉木乃的植物基本都摸清楚了”。一句话说来轻巧,但背后却是她30多年来对植物不变的热爱和坚持。
上千种植物资料原始记录
从年开始,木尼拉·热马赞开始着手大量记录草原植物。年开始,她开始自学使用电脑记录。年6月,木尼拉·热马赞开始参与吉木乃县政协文史资料编撰工作,她用哈萨克语记录吉木乃县草原植物名称多种。年,将这些草原植物的资料翻译成汉语,作为政协文史资料。
年,木尼拉·热马赞意识到只使用文字记录还不够完善,于是自己购买照相机开始拍摄植物照片。那时候平时要上班,只能利用周末业余时间,有时刚好有同事要去草场野外工作的时候,我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同事们去忙他们的工作,我便独自在某一块草场看一下那里的植物。”回忆当时的场景,木尼拉·热马赞笑着说“想当初真是年轻,干劲足,野外作业也也挺危险的,但当时一点都不觉得害怕。”
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花期,她就抓紧野外作业、采集材料,有时候一连几天到吉木乃的春秋牧场考察,饿了就吃提前带好的几块奶疙瘩,一瓶水。沙漠、草场、荒漠、戈壁,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最辛苦的时候是4-5月早春短命植物开花的季节,因为这类植物开花时间很短,有的只有1个星期左右,错过了就只能等下一年了。”木尼拉·热马赞说道。
风餐露宿、酷热蚊虫叮咬已是家常便饭。她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开展野外调查与研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调查,木尼拉·热马赞走遍了吉木乃县境内的山山水水,拍摄了大量野生植物资源的照片,记录了吉木乃县草原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对于每种植物在吉木乃县境内的分布、花期、饲用价值等特征如数家珍。年-年,中国科学院专家先后两次来吉木乃县采集金莲花种子,第一年由于花期过了没采集上。第二年,她带着专家们翻山越岭最终成功采集到了花种。
年吉木乃县委政府出资编撰书籍《吉木乃县萨吾尔草原野生植物图谱》,填补了吉木乃县野生植物领域内记录植物资源的空白。但至今她个人还有个遗憾,这本书籍仍属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发行。
退休返聘彰显人生芳华
退休后的木尼拉·热马赞也没有丝毫闲下来。几十年养成的工作习惯一点也没有改变。平时,除了照顾家人外,她还是坚持每天看书研究植物分类知识。老公达吾列提汗·黑扎提也会陪着她到野外采集新的植物标本。年,木尼拉·热马赞返聘至吉木乃县万驼园产业园区担任草原植物专家,主要从事万驼园区域野外植物资源调查、植物分类、繁殖栽培等工作。
木尼拉·热马赞介绍说,吉木乃县属垂直地貌,有冰川、湿地、沙漠等多种地貌,且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丰富。对于植物爱好者或研究者而言,更是一个“植物王国”,极具吸引力和研究价值。但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放牧、气候变化、草场退化、人为采挖严重等原因,导致吉木乃县多种药用植物,比如肉苁蓉、金莲花、野牡丹、野百合等草药急剧减少,亟待保护。
木尼拉·热马赞介绍道,万驼园产业园区将建设近期10万亩灌溉草场和远期30万亩天然草场,用于骆驼的放牧。通过在半荒漠化地带人工种植草场,种植骆驼喜食植物,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恢复退化草场的作用,实现生态环保效益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年在万驼园区域,种植了亩人工灌溉种草试验地,通过人工灌溉,激活了草场中的种子库,原本光秃秃的草场变绿了,经调查,灌溉后植物种类有80余种。万驼园产业区当年草原植被盖度从35%提高到70%,提高了一倍;鲜草产量从kg/亩提高到kg/亩,提高了46%,成效明显。
如今,木尼拉·热马赞一如既往地每天带着年轻的同事郑婷婷采集标本,一边耐心地给她解释“这个是驼绒藜、这个是梭梭、这个叫猪毛菜,这个........都是骆驼眼中的宝贝。”郑婷婷说:“跟着木老师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研究生学习期间研究荒漠化防治,也学习了植物分类知识,可有些知识长时间没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都还给老师了,可木老师这么多年还能一直坚持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成功的花,人们总是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作家冰心的这段话,也是对木尼拉·热马赞的潜心学习钻研、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的最好诠释。(通讯员王亚男王金贵)
来源:吉木乃县融媒体中心第期;编辑:巧丽盼·奴尔兰;校对:王朝智;审核:宋丽萍
热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angfengcaoa.com/ffcyc/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