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造林海
誓将沙漠变绿洲
南满良
老张,今年黑枸杞收回来计划冻干还是常规烘干?
烘干吧,冻干的成本还是有点高。
张国晓
眼下,正是黑枸杞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5月22日,34团9连书记南满良来到种植户张国晓的枸杞地查看黑枸杞坐果等情况,帮助职工提高黑枸杞产量,卖出好价钱。
近年来,黑枸杞以其较高的保健作用受到消费者追捧。年,张国晓种植了余亩黑枸杞,第一年产量少,收入较低,第三年进入盛果期收入就达到30余万元。
张国晓说:“我去年种植的黑枸杞每亩产干果四五十公斤,今年的黑枸杞长势比去年好,坐果率高,又是一个丰收年。”
黑枸杞
年,34团在沙漠边缘试种了亩黑枸杞,并在全团进行推广。如今,该团种植的黑枸杞已达亩,由于黑枸杞刺多、果实茎短,必须由人工用剪刀一个个剪下来,用工量大,部分农闲职工还可以通过采摘黑枸杞增加收入。
“7月至10月是黑枸杞的采摘高峰期,我们就近打工,一天可以挣多元。”9连职工周峰说。
黑枸杞产业是一项一次投入、长期收益的项目,由于耐旱性强、喜光,适合种植在沙丘上用于固沙,既得到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生态效益。南满良说:“我们连地处沙漠边缘,是34团风头水尾的连队,因此在作物种植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共种植了2亩黑枸杞、多亩大芸,这些作物的特性主要是需水量小,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34团把发展特色林果业工作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相结合,大力构筑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综合三北防护林体系。
“生态林马上要灌水了,我们要赶紧把生态林的杂草清理一遍,地面管、滴灌带破损的地方必须要检查恢复。”5月22日一大早,尚新岭和其他3名防护员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己负责的生态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年54岁的尚新岭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兵二代。8年,他主动向林业工作站申请成为一名护林员。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对人热心,很快成为了34团35片护林员组长。十几年来,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在生态林区巡护,从未间断。“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团场的绿化和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我挺骄傲的。”尚新岭说。
近年来,34团的风沙明显减少,抵御风沙的能力明显增强,近3年团场扬沙天气比10年前下降78%,降水量由每年30多毫米增加到现在的90多毫米。
该团11连职工朱秀英说:“现在生态环境好了,职工收入也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了。”
多年来,34团广大干部职工保持防沙治沙、种树、爱林的优良传统,有效保护团场防沙治沙资源,巩固维护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程成果。该团居民于向前说:“团场树多了,环境好了,出门到处都是绿荫,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社会、生态、经济三重效益,34团不断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提供了资本,有效推动团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4团党委副书记、团长黄振宁说:
“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4团党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地推进这一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努力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幸福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久绿荫。”
目前,该团已有国家级
公益林58.6万亩
防沙治沙林1.04万亩
生态林亩、果园4.2万亩
这些林木有效阻止了
库姆塔格与塔克拉玛干
两大沙漠的合拢
在茫茫戈壁沙漠建成了
渠路纵横、林带成网
瓜果飘香的绿洲生态系统
通讯员:王晶编辑:薛叶子李莉责编:朱蕾审核:马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