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哪些原因 https://m-mip.39.net/pf/mipso_5989991.html[摘要]:近年来,中药材的价格异常波动,这背后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原因。道地药材作为中药材中的典型代表,更具有研究价值。通过调查近15年的中药材价格数据,着重分析道地药材价格波动趋势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以探索这种价格波动形成的原因,最后为道地药材的价格波动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关键词]:道地药材药材质量价格波动优化策略中药材中医发展离不开中药的发展,中医的诊疗质量离不开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质量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中药材的天然性、不良反应少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所以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而优质、优价的中药材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道地药材作为中药材中的典型代表,其品质和疗效都是极好的,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用药需求,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以及中医药发展。因此道地中药材更具有研究价值,对其价格波动的成因进行研究,并提出道地药材价格波动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政府从多方面来控制道地药材的价格,有利于对道地药材的保护,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1道地药材价格波动现状通过对全国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如安徽亳州、四川荷花池、广东清平等药材市场的调研,了解了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的质量规格、等级划分情况,并且获得了近种中药材近15年来的平均价格,就其中的几种典型道地药材白芍、金银花、当归、猪苓、天麻、九香虫、防风、石菖蒲、三七、水蛭、斑蝥、虻虫、冬虫夏草进行价格波动情况的分析。考虑到这些药材价格有的相差比较大,如白芍最高20元/kg左右,而冬虫夏草最低元/kg,如果置于同一图形中分析肯定难以展现出价格低的药材价格波动情况。因此根据平均价格情况,将这13种药材分为3组进行研究,第1组为普通组,包括白芍(统货)、金银花(统货)、当归(草把)、猪苓(统货)、天麻(混级)、九香虫(统货)、防风(统货)、石菖蒲(统货);第2组为略微昂贵组,包括三七(头)、水蛭(清水)、斑蝥(统货)、虻虫(大统);第3组为昂贵组,即冬虫夏草(条)。利用折线图反映出这些道地药材近15年来的平均价格随时间的波动情况(图1)。结合图1可看出,价格波动比较大的道地药材有金银花、猪苓、天麻、九香虫、当归,其中属金银花、猪苓、天麻、当归的价格波动最为异常;水蛭、三七的价格波动也较为异常;冬虫夏草的价格不仅非常昂贵,而且价格波动的幅度还特别大,除了8—9年出现下滑外,其价格呈现出一路飙升的状态。这些价格异常波动的背后肯定存在着特定的原因,本文将具体阐述影响价格异常波动的一些因素,以供参考。2价格异常波动成因分析2.1市场因素2.1.1供给与需求量的变化道地药材市场基本上是完全竞争市场,无论是道地药材种植还是野生药材采挖,大部分是由分散的农户进行,生产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只能接受市场价格,往往根据本期市场价格决定下期产量。另一方面,道地药材需求刚性较强,价格变化对道地药材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道地药材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商品特征是导致其价格呈现发散型蛛网状波动的内在根源。白芍为多年生药材,其生长周期一般为5年,可以根据市场状态决定当年是否收获,这对当年药材产量的影响较大。9年下半年全球出现流感疫情,供需矛盾激化,白芍价格得以上升,因此很多种植户将白芍提前刨挖,造成年白芍产量明显增多,但是价格却没有下降,因为有很多不法药商的居奇囤积,导致白芍价格不降反升。在价格持续上扬的刺激下,药农种植积极性提升,白芍产量普遍增加。年白芍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开始下滑,呈现典型的发散型蛛网特征(图2)。当道地药材价格过低(P1)时,药材生产者往往缩减生产规模(Q2),导致下期供不应求,推动价格大幅上涨(P2);当道地药材价格高(P2)时,往往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下期产量大幅攀升(Q3),超过市场实际需求。由于下期价格是由下期产量和需求决定的,必然造成价格大幅下跌(P3)。2.1.2游资炒作市场正常运行时,商品价格受真实供求关系影响,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合理波动,这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彼此抵消,总体上可保持商品价格与价值相等,但现实中市场运行往往出现失灵现象,如游资囤积炒作,使得供求关系被扭曲放大。从图1中可以看到,除年当归价格稍微高一点,总体来看,当归价格在20世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平均价格在5~7元/kg,之后有缓慢上升的趋势。直到7年,当归的价格陡升,平均价格达到6年时的3倍。造成当归价格猛升的原因中,游资炒作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很多不法厂商大量收购当归并积压,造成虚假市场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由D1向右平移至D2。同时,药材囤积导致了市场有效供给减少,供给曲线由S1向左平移至S2,市场交易价格由P1被大幅度上涨至P2,进而导致商品价格严重偏离了价值(图3)。2.1.3突发因素(1)气候灾害:我国西南地区是药材的重要产地,仅重庆的草药种植资源就有多种,云南全省有药用植物种,药用动物种,矿物药32种。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灾害面积和程度加大。自然灾害致使这些地带的道地药材价格变动很大。以三七为例,从图1可以发现:从8年开始,三七的价格不断上升;到了年,头的三七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多元,是8年同种规格三七价格的10倍多。这疯涨的背后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原因。我国97%的三七产自云南文山州,8年文山遭受霜冻灾害,从9年开始,云南持续遭遇干旱。而三七的成熟周期为3年,近4年来的连续干旱,严重影响了根茎类药材的生长,致使三七产量不断减少,而需求量却不断扩大,导致供求矛盾,最终导致三七4年内价格的暴涨。(2)疫情爆发:从图1中可以看出,金银花平均价格在3年和年达到2个顶峰,从3年底价格有所回落,降到每公斤20多元。到了5年金银花价格又逐渐上升,9—年是金银花价格上升最为迅速的时期。金银花价格的这种波动与我国爆发的疫情是密不可分的。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对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道地药材需求猛增,因此价格也会随之上扬,每公斤达到50元左右。由于“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金银花的价格也逐渐降了下来。到了5年,我国又爆发了禽流感,具有清热解毒、抗菌作用的金银花又再次成为了众多商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angfengcaoa.com/ffcyc/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