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防风草 > 防风草配方 > 正文 > 正文

伤寒论药方详解葛根汤类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4 17:17:21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3196.html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伤寒论药方详解:葛根汤类方

葛根汤类

30.葛根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12g麻黄9g桂枝6g生

姜9g炙甘草6g芍药6g大枣工2枚

上7味,以水ml,先煮麻黄、葛根,减.ml,去白

沫,再下诸药,煮取ml,去滓,温服ml,覆被似汗。

注:临证本方用量尊张仲景师之原意,即葛根之用量大于麻

黄,麻黄略大于桂枝。

(功效)解表发汗,升津舒筋。

(主治)

主证:发热,恶风,无汗,身痛,项背强几几,苔薄白,脉

浮紧。

副证:或喘,或下利,或呕吐。

(临证加减)

1.葛根汤临床应用综述:根据古医籍及近代的一些报道,

概述了本方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急症、冠

心病、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

支气管炎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的临床应用及其配伍。

2.葛根汤治杂病:用葛根汤加白藓皮、地肤子调和营卫,

清化风邪,治疗表卫不固,风邪客肌表之风疹块;加砂仁、公丁

香缓中和里,治疗肝胃失和,脾虚气逆之呃逆;加蝉蜕、胖大海

调和营卫,宣肺透邪,治疗风寒袭表,肺失宣畅之失音;加桔

梗、车前子调和营卫,开上导下,治疗风邪郁肺,水道不通之癃

闭;加贝母、炙黄芪、茯苓温阳利气,宣肺平喘,治疗心脾两

虚,肺气失宣喘证;加川牛膝、蜈蚣、薏苡仁调理肝肾,祛寒理

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肝肾不足,寒湿阻络之痹证;加

川牛膝、附片、僵蚕、丹参温经通络,祛寒理湿,治疗肾元不

固,寒湿阻络之痿证;加附片、丹参、川楝子、当归舒肝解郁,

濡养督任,温经通络,治疗肝郁气滞,督任失养,血脉阻塞之痛

经。[浙江中医杂志,,(9):~-]

3.葛根汤为主治缺血性脑梗死:基本方为葛根20一40g,

麻黄3~--6g,桂枝5~10g,白芍、当归各10-20g,甘草6g,生

姜3片,大枣5枚,丹参20—30g,红花6一lOg,川芎10—

15g。上肢活动不便为主者加川断、桑寄生、牛膝;口眼歪斜、

言语不利明显者加全蝎、白附子、僵蚕;痰浊较重者加陈皮、半

夏、天麻;血压较高者加磁石、夏枯草等。每日工剂,水煎服。

本方适用寒凝经络,气血瘀阻者。有风热表证,内蕴痰热及肝阳

上亢者,忌用本方。

4。葛根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基本方为葛根、麻黄、桂皮、

白芍、大枣、生姜、甘草。呕吐加半夏;腹胀加厚朴;咳嗽加陈

皮;表热甚加薄荷;里热甚加黄连。每日工剂,重症2剂。

5.白芍葛根汤治疗痹证型颈椎病:基本方为白芍45g,葛

根20g,炙麻黄3g,桂枝9g,甘草6g.肢麻甚加全蝎、桑枝;

病久上肢活动受限加桃仁、红花;颈背疼痛较剧加羌活、制乳

香、制没药;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加天麻、川芎、干地龙。每日

l剂,水煎服。5剂为1个疗程,连服5—8个疗程.

6。葛根加味治跌打损伤:基本方为葛根30g,麻黄9g,桂

枝、连翘各lOg,生姜3片,炙甘草6g,白芍15g,大枣12枚。

伤在上肢者加姜黄、桑枝;伤在下肢或腰部者,加牛膝;肿胀疼

痛较甚者加香附、制乳香、制没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另以单味葛根lOOg,以水浓煎,先热敷后浸泡损伤部位。如对

损伤局部进行按摩则效果更加显著。

7.葛根泻心汤治疗颈胃综合征:临证辨证以气虚、阳虚、

痰瘀等为主,阴虚明显者未在统计之列。治疗基本方为葛根工5

—30g,黄连、干姜各6g,半夏12g,党参9—30,苍术、厚朴

各12~15g,茯苓15~30g,陈皮、白芍、桂枝各12g,甘草6g。

水煎服,日l剂。根据临床兼证不同随证加减,半月为工个疗

程。

8.葛根汤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基本方为葛根15~30g,白

芍30--60g,桂枝6—9g,麻黄3-6g,甘草9-15g,大枣lOg,

生姜2片。局部酸重者加薏苡仁30g,防风工og;刺痛者加乳没

各6g,元胡10g;臀部扪及条索状物者加鸡血藤15~30g,当归

lOg;腿软无力加鹿衔草20~30g,怀牛膝、杜仲各工Og;阳虚加

附子6—9g;气虚加黄芪18—30g;舌红苔黄脉数者去桂枝、生

姜,加黄柏lOg,忍冬藤15g。

9.加味葛根汤治疗急性多发性睑腺疾患:药用菊花、黄芩、

桂枝、红花、白芍各lOg,葛根、川芎各12g,麻黄5g,大黄

8g,甘草6g,生姜3g,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工剂。眼睑脓

肿加银花15g,夏季去麻黄。

10.葛根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葛根汤中,

除葛根的用量按病情有加减外,其他药物用量基本固定不变,药

味亦无增损。煎药时先煎葛根、麻黄20分钟,然后纳入其他药

物,再煎30分钟,去渣取其药汁,最好将药液控制在—

ml,每次服用~ml,早、中、晚温服,取微似汗,每

日工剂.另将药渣再加水约ml左右,煎煮15分钟,乘热用

小毛巾浸药液热敷患侧面部,注意勿使流人眼内,每日早、中、

晚各1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连续用药20天为工个疗程,连用

2个疗程无效停止用药。

u.本方去生姜加黄芩.治“主天行二三日,头痛壮热”,

名解肌汤。[外台秘要]

12.本方去生姜、桂枝,加黄芩。治风邪闭于肌肉,名解肌

汤。[千金方]

13.本方去桂枝、生姜,加黄芩。治伤寒温病,名解肌汤。

[沈氏尊生]

14.本方去桂枝、白芍、红枣、生姜,加橘皮、杏仁、黄

芩。治冬温未发病,至夏热寒解始发,肌肉斑烂隐疹如锦纹,心

闷而咳,呕吐清汁,及麻痘等,名葛根橘皮汤。L证治准绳,

15.本方去桂枝、红枣、生姜,加黄芩、黄连、白芍、石

膏、五味子。治喘咳有汗发热,名葛根黄芩汤。L话治准绳,

葛根加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12g麻黄9g生姜6g白

芍6g桂枝6g半夏9g大枣12枚炙甘草6g

上8味,以水ral,先煮麻黄、葛根,减ml,去上

沫,再下诸药,煮取ml,去滓,温服ral。

(功效)解表和中,降逆止呕。

(主治}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痛,项背强急,面赤,额

头作痛,不下利,呕吐苔白薄或根白厚,脉浮细或浮濡。

(临证加减}

1.本方合半夏汤治胃弱恶心、呕吐,或胃有停饮者。

2.本方加藿香、佩兰、厚朴、泽泻、茯苓治感寒外感。

3.本方加枳壳、厚朴、陈皮治感冒伴胃气上逆。

4.葛根加半夏汤的临床应用:葛根汤方证属阳,实证,表中

兼里,外寒里热,既有头痛,身酸楚,发热恶寒,无汗等太阳症

状,又有背项强几几或呕或利等里证,呕者加半夏,名葛根加半夏

汤;有汗者去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

5.葛根加半夏汤的作用:葛根汤虽能运输消化管中之水液,

然在胃而不下降者,因胃无吸收水分之能力,必加半夏以止呕降

逆,使水液下达于肠,然后葛根汤能成其运输之功也。本草经但

言半夏主心下坚,胸胀咳逆。别录以下,始言主呕逆。今西医用

为止呕剂,攻效大著.或云,有脑病证者不宜用。本草谓半夏有

毒,得姜则解,故今人皆用姜制半夏,盖半夏之黏液中,有一种

苦涩之味,刺激人之喉咽故也.古方既多与生姜同用,又有甘草

大枣等甘味,包摄其苦涩之味,即无刺激咽喉之弊,故不用姜

制,但洗去其黏液可矣。[伤寒论今释.北丸人民卫生出版社,

6.葛根的临床应用:近年来,葛根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

统疾病。临床证明,葛根对高血压病人的“项背紧痛”症状疗效

很好。北京协作组治疗例心绞痛患者,有效率达90.3%。

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突然性耳聋),有效率达73%.治

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均有效。[广西中医药,,cu,:lOl

7.葛根的配伍运用:葛根轻扬升发,畅达气机,既能散表

邪以解肌,又能升胃津以滋肺;既能鼓舞胃气,又能濡润经脉;

既能升清降浊,又能升阳透疹,举麻疹、泄泻、脱肛、疰夏四病

案加以验证。[新中医,,t12):

8。张仲景方中麻黄葛根先煎原理小议:先煮麻黄去上沫之

理,认为先煮麻黄去上沫不仅是因为“沫令人烦”,而是如张锡

纯所说。“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

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主要成分

是挥发油,先煮则挥发以减其悍烈之性,麻黄中的麻黄碱,也因

先煮而破坏少量,适当减低毒性。麻黄葛根先煮之理:认为如王

晋三指出的“其微妙在法..发营卫之汗为先,而固表收阴袭于

后,不使热邪传人阳明也,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有关药理研

究证实,葛根含大量淀粉,与麻黄同时先煎,能提高麻黄碱的溶

解度,淀粉有固定麻黄有效成分的作用。葛根黄酮尚具有拮抗麻

黄碱拟交感性收缩血管作用,从而降低麻黄碱的毒性.[浙江中医

杂志..(]1),]

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24g炙甘草6g黄芩9g

黄连9g

上4味,以水1ml,先煮葛根,减ml,再下诸味,

煮取ml,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解表清热止利。

(主治)

主证:发热,项背强急,喘而汗出,口渴,下利多恶臭,肛

门灼热感,苔黄,脉促或滑数。

副证:小便短赤,或心下痞,或心下悸。

(临证加减)

1.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中毒性痢疾: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

苏叶、钩藤、广犀角等,配合局方至宝丹为主,治中毒性痢疾全

部治愈。[中医研究院学术论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婴幼儿腹泻:用葛根芩连汤加六一

散、车前草等。[福建中医药,,td,:18]

3。葛根芩连汤加味或黄连粉治疗痢疾:以葛根芩连汤加味,

或单用黄连粉治疗一般性痢疾,其治愈率几乎%。[中华医学杂

志,,(5):]

4.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菌痢:方用葛根9g,黄连、甘草、

黄芩各4.5g。每日工剂。[江苏中医,,t5,].

5。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腹部电热吹风治疗4,JL病毒性肠炎:

钵方为葛根、板蓝根、乌梅、茯苓各lOg,黄芩、白术、石榴皮

各6g,黄连、炙甘草、藿香(后下)、草豆蔻(后下)各3g。每

,日l剂,水煎3次,分4—6次服。忌生冷、鱼腥、油腻等食物。

用电热吹风,男性顺时针,女性逆时针方向回旋吹熨,避免烫伤,

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贵阳中医学院学报,,f2,:23]

6。《伤寒论》对泄泻下利的辨证施治:

(1)表邪人里:太阳病初起发热、恶寒、无汗而见下利,用

葛根汤;表邪未尽,误用攻下,邪热人里成热利,用葛根黄芩黄

连汤;少阳火郁不伸,邪热内迫阳明,下趋大肠,为太少合病,

用黄芩汤;外证未除,屡用攻下,损伤脾阳而下利,用桂枝人

参汤。

(2)肠胃实热:燥实不去,旁流不止,用大承气汤;湿热郁

遏,热迫血分,灼伤阴络而致热利,用白头翁汤。

(3)少阳里实:少阳气火内迫阳明而致下利,用大柴胡汤。

(4)中阳不运:太阴病脾胃虚寒之下利,用理中汤。

(5)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真阳衰微之下利,轻者用四逆

汤,重者用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阳虚水泛之下利,用真武汤;

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络脉不固,统摄无权,以致大肠滑脱下

利,用桃花汤。

(6)阴虚下利:少阴病阴虚化热,邪热下泄之下利,用猪肤

汤;少阴病阴虚水热互结,水湿渗于大肠之下利,用猪苓汤。

(7)寒热互结:寒热结于心下,脾胃之气升降失常而致痞证

下利,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寒热错杂之下

利,用乌梅丸;寒热错杂格拒之下利,用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连

黄芩人参汤。[时珍国药研究,,《l,:8~9-1

7.本方去葛根、甘草,加郁金、香豆豉。治阳明温病,干

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名黄连黄芩汤。[吴鞠通]

8.本方去葛根、甘草,加石膏、黄柏、淡豆豉、山栀子、

麻黄。主治外感表证未解,里热已炽,症见壮热无汗,身体拘

急,面赤目赤,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鼻衄,脉滑数

或发斑者,名三黄石膏汤。[伤寒六书,外台秘要名石膏汤]

31.葛根加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12g麻黄9g生姜6g白

芍6g桂枝6g半夏9g大枣12枚炙甘草6g

上8味,以水ral,先煮麻黄、葛根,减ml,去上

沫,再下诸药,煮取ml,去滓,温服ral。

(功效)解表和中,降逆止呕。

(主治}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痛,项背强急,面赤,额

头作痛,不下利,呕吐苔白薄或根白厚,脉浮细或浮濡。

(临证加减}

1.本方合半夏汤治胃弱恶心、呕吐,或胃有停饮者。

2.本方加藿香、佩兰、厚朴、泽泻、茯苓治感寒外感。

3.本方加枳壳、厚朴、陈皮治感冒伴胃气上逆。

4.葛根加半夏汤的临床应用:葛根汤方证属阳,实证,表中

兼里,外寒里热,既有头痛,身酸楚,发热恶寒,无汗等太阳症

状,又有背项强几几或呕或利等里证,呕者加半夏,名葛根加半夏

汤;有汗者去麻黄,名桂枝加葛根汤。

5.葛根加半夏汤的作用:葛根汤虽能运输消化管中之水液,

然在胃而不下降者,因胃无吸收水分之能力,必加半夏以止呕降

逆,使水液下达于肠,然后葛根汤能成其运输之功也。本草经但

言半夏主心下坚,胸胀咳逆。别录以下,始言主呕逆。今西医用

为止呕剂,攻效大著.或云,有脑病证者不宜用。本草谓半夏有

毒,得姜则解,故今人皆用姜制半夏,盖半夏之黏液中,有一种

苦涩之味,刺激人之喉咽故也.古方既多与生姜同用,又有甘草

大枣等甘味,包摄其苦涩之味,即无刺激咽喉之弊,故不用姜

制,但洗去其黏液可矣。[伤寒论今释.北丸人民卫生出版社,

6.葛根的临床应用:近年来,葛根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

统疾病。临床证明,葛根对高血压病人的“项背紧痛”症状疗效

很好。北京协作组治疗例心绞痛患者,有效率达90.3%。

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突然性耳聋),有效率达73%.治

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均有效。[广西中医药,,cu,:lOl

7.葛根的配伍运用:葛根轻扬升发,畅达气机,既能散表

邪以解肌,又能升胃津以滋肺;既能鼓舞胃气,又能濡润经脉;

既能升清降浊,又能升阳透疹,举麻疹、泄泻、脱肛、疰夏四病

案加以验证。[新中医,,t12):

8。张仲景方中麻黄葛根先煎原理小议:先煮麻黄去上沫之

理,认为先煮麻黄去上沫不仅是因为“沫令人烦”,而是如张锡

纯所说。“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

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主要成分

是挥发油,先煮则挥发以减其悍烈之性,麻黄中的麻黄碱,也因

先煮而破坏少量,适当减低毒性。麻黄葛根先煮之理:认为如王

晋三指出的“其微妙在法..发营卫之汗为先,而固表收阴袭于

后,不使热邪传人阳明也,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有关药理研

究证实,葛根含大量淀粉,与麻黄同时先煎,能提高麻黄碱的溶

解度,淀粉有固定麻黄有效成分的作用。葛根黄酮尚具有拮抗麻

黄碱拟交感性收缩血管作用,从而降低麻黄碱的毒性.[浙江中医

杂志..(]1),]

32.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葛根24g炙甘草6g黄芩9g

黄连9g

上4味,以水1ml,先煮葛根,减ml,再下诸味,

煮取ml,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解表清热止利。

(主治)

主证:发热,项背强急,喘而汗出,口渴,下利多恶臭,肛

门灼热感,苔黄,脉促或滑数。

副证:小便短赤,或心下痞,或心下悸。

(临证加减)

1.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中毒性痢疾:用葛根芩连汤加藿香、

苏叶、钩藤、广犀角等,配合局方至宝丹为主,治中毒性痢疾全

部治愈。[中医研究院学术论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婴幼儿腹泻:用葛根芩连汤加六一

散、车前草等。[福建中医药,,td,:18]

3。葛根芩连汤加味或黄连粉治疗痢疾:以葛根芩连汤加味,

或单用黄连粉治疗一般性痢疾,其治愈率几乎%。[中华医学杂

志,,(5):]

4.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菌痢:方用葛根9g,黄连、甘草、

黄芩各4.5g。每日工剂。[江苏中医,,t5,].

5。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腹部电热吹风治疗4,JL病毒性肠炎:

钵方为葛根、板蓝根、乌梅、茯苓各lOg,黄芩、白术、石榴皮

各6g,黄连、炙甘草、藿香(后下)、草豆蔻(后下)各3g。每

,日l剂,水煎3次,分4—6次服。忌生冷、鱼腥、油腻等食物。

用电热吹风,男性顺时针,女性逆时针方向回旋吹熨,避免烫伤,

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贵阳中医学院学报,,f2,:23]

6。《伤寒论》对泄泻下利的辨证施治:

(1)表邪人里:太阳病初起发热、恶寒、无汗而见下利,用

葛根汤;表邪未尽,误用攻下,邪热人里成热利,用葛根黄芩黄

连汤;少阳火郁不伸,邪热内迫阳明,下趋大肠,为太少合病,

用黄芩汤;外证未除,屡用攻下,损伤脾阳而下利,用桂枝人

参汤。

(2)肠胃实热:燥实不去,旁流不止,用大承气汤;湿热郁

遏,热迫血分,灼伤阴络而致热利,用白头翁汤。

(3)少阳里实:少阳气火内迫阳明而致下利,用大柴胡汤。

(4)中阳不运:太阴病脾胃虚寒之下利,用理中汤。

(5)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真阳衰微之下利,轻者用四逆

汤,重者用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阳虚水泛之下利,用真武汤;

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络脉不固,统摄无权,以致大肠滑脱下

利,用桃花汤。

(6)阴虚下利:少阴病阴虚化热,邪热下泄之下利,用猪肤

汤;少阴病阴虚水热互结,水湿渗于大肠之下利,用猪苓汤。

(7)寒热互结:寒热结于心下,脾胃之气升降失常而致痞证

下利,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寒热错杂之下

利,用乌梅丸;寒热错杂格拒之下利,用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连

黄芩人参汤。[时珍国药研究,,《l,:8~9-1

7.本方去葛根、甘草,加郁金、香豆豉。治阳明温病,干

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名黄连黄芩汤。[吴鞠通]

8.本方去葛根、甘草,加石膏、黄柏、淡豆豉、山栀子、

麻黄。主治外感表证未解,里热已炽,症见壮热无汗,身体拘

急,面赤目赤,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鼻衄,脉滑数

或发斑者,名三黄石膏汤。[伤寒六书,外台秘要名石膏汤]

传承中医,发扬国粹,是我们中医人的责任!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临床技能,欢迎中医同仁们参与经方临床医案讨论中来,中医理论体系构架不同,医案讨论答案不同,故医案答案没有唯一,只有最佳,这样在探讨医案中,升华我们的灵感,期待您的参与、留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angfengcaoa.com/ffcpf/720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防风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