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中风—是指脑血管疾病;
中风的半身不遂大多为男左女右。
脉微而数—微脉指血虚,数主有热,也主虚。
临床所见脑血管类疾病,有气虚血瘀者,也有气滞血瘀者。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寸口脉—桡骨动脉
紧则为寒,浮则为虚—紧脉主寒邪盛,浮是有外无内血虚的脉;
寒虚相搏,邪在皮肤—皮肤肌表的血虚,机体无力抗邪,外邪留于肌表而不去;
浮者血虚,络脉空虚—浅在的血管、小血管称为络脉,络脉内血虚,故外邪稽留不去;
或左或右,邪气反缓—哪侧血虚,邪气就在哪里停留不去;
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血虚,正不胜邪,邪气留而不去,此时正气退,邪气进,变成正气引邪了,则形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邪在络,病较浅,只是肌肤麻木不仁;邪在四肢大血管,就会半身不遂;邪入脏,则语言难出。
胡老认为古人的看法不正确,治疗自然不能用祛风的方法,用风药只能越治越坏。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迟而缓—迟主寒,缓主虚;
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营血在血管内,脉沉取(重按)为缓,是血不足,血虚;浮取(轻按)脉也缓,卫气虚于外,为中风。
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邪气在表,只在经络之间,只是表证而已,就身痒或有隐疹,类似于荨麻疹;
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邪乘虚内入,造成胸闷短气。
胡老认为脑血管病,无论脑血栓还是脑出血,常常都是由于瘀血的原因。故治疗时,尤其是高血压,必须用血分药,同时用泻火药,胡老最常用的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肾主骨,肝主筋,肾虚则骨弱,肝虚则筋缓,所以筋骨交界处(关节处)容易被寒湿之邪侵犯。
历节指周身关节,全身多处、各处的关节都疼痛,一般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关节炎。历节病与一般的关节炎的区别是:多处关节疼痛且还出黄汗。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趺阳脉候胃,浮主热,滑主实。胃有热,且实。所以人能吃,而且易出汗。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少阴脉候肾,浮主风寒外邪,邪由外来。弱指肾虚、血虚不足。肾虚骨弱血虚不足的情况下,再受风寒邪气的侵袭,也会得关节疼痛的病。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盛人指身体较肥胖的人。脉涩小—主湿,外有湿邪,阻塞脉道,脉涩;小主血虚;指湿盛气血虚。短气指里有湿邪、水邪;自汗出—里有热;
总体的意思是:饮酒之人常湿热内盛,又气血不足,如果汗出当风,该排出体外的汗拍不出来,郁于体内流注关节,也可以得关节疼痛的病。
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代谢产物毒素的渠道有三:1、呼吸;2、小便3、皮肤毛孔。含有毒素的代谢产物若从皮肤毛孔排出则为汗,若不能排出郁于体内则为湿邪,毒素留于关节就会得风湿关节疼痛的关节炎,多发性关节炎。
总结上面4条:1肝肾具虚;2、胃内实热,易出汗;3、肾虚骨弱、血虚不足;4、湿热内盛,血虚。这些因素都可导致历节病。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知母四两麻黄二两附子二枚(炮)甘草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防风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诸肢节疼痛——四肢关节全都痛;
身体魁羸——身体很瘦,但是关节处却肿大变形;
脚肿如脱——脚肿的厉害,与身体的极度消瘦极不相称,像要脱掉;
头眩短气——胃有停水,因气上冲所以头眩;胃有停水,压迫横膈膜,故短气;
温温欲吐——胃有停水,想吐又吐不出来,令人难受烦恼。
此方为桂枝汤去大枣,加麻黄、防风、白术、附子、知母
大枣—味甜,甜腻,易致壅满,所以去大枣;
麻黄去除在表的水气;防风祛外邪;
白术、附子并走皮间祛湿解痹通;
知母苦寒,清凉性解热药,除烦。《神农本草经》“独足肿大”
桂枝降冲气;
芍药缓急痛
生姜温胃袪水,降逆止呕
甘草缓急迫
胡老常用本方,用于里湿、饮特别重的关节痛,下肢关节痛,尤其是脚肿。外解风邪,同时治呕袪水邪。若有浮肿,袪水定用麻黄,加生石膏治风湿热,而热久久不退者,效果极好。不一定关节必须痛,关节肿效果亦好。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作为学习目的而设计,不作为治病之处方,请勿盲目试药,因中医讲求的是辨证施治,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不良后果!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