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症是指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痿缩的病症。中医认为乃肺热津伤、湿热侵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所致,除肢体痿缩外,还可涉及五脏,但与肺、胃、肝、肾最为密切。
临床症见:双下肢痿软无力、发硬、肌肉痿缩、下肢颤抖呈痉挛步态,面色苍白(或痿黄消瘦),舌淡白。症属肝肾亏损、脾虚不运,治以益气养阴、补肾通督;如有条件,服药期应配合其他康复锻炼。
1、中医治疗痿症的偏方
1鹿含草15克,炙黄芪12克,煅龙骨12克,煅牡蛎12克,熟地10克,地骨皮10克,鹿角霜8克,当归8克,补骨脂8克,仙灵脾8克,地龙8克,肉苁蓉8克,蜣螂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另取牛骨髓加黄豆适量,煮熟食之。服药1个月后,加重填精补髓之药。
2鹿含草15克,熟地12克,炙黄芪12克,葛根12克,鸡血藤12克,当归10克,川断10克,狗脊10克,怀牛膝9克,鹿角霜9克,鹿角胶6克。服法同1方。
黄芪6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山茱萸6克,当归15克,肉桂10克,人参15克,五味子15克,茯苓30克,熟地15克,肉苁蓉10,浮小麦60克,白术18克,白芍30克,制附子6克,山楂10克。水煎服,日3次,1次毫升。
2、痿症的症状有哪些
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数。
3、痿症产生的原因
1.常见病因
(1)外感六淫之邪。如感受寒湿之气,凝于肌肤,泣于脉络,阻滞气血运行;或感受燥热之邪,灼津耗液,蕴结化痰,阻滞经脉血气运行;或受风邪,扰乱血气,气机紊乱,均可导致肢体失养,而致肢体软弱无力。
(2)跌仆损伤,气机震荡,血溢脉外,脉络阻绝,气滞血瘀,肢体失养。若损伤督脉,则诸阳经失养,带脉失用,可致损伤处以下肢体突然痿软。
(3)七情失常,气机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如肝气不调,则气机郁滞;或肝火内生,肝风骤起,血气失调,甚则逆乱,经脉失养而痿生;若悲哀太甚,则心气大虚,周身血脉空虚,血行无力,进而涩滞,肢体百骸失养而发瘫软无力。
(4)饱餐过度,暴饮暴食,中气阻隔,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谷营气不达四肢,经筋肌肉失养而成痿。
2.病机
成人实痿的病机关键为经脉气血阻绝,四肢百骸失养。病理产物或为血瘀,或为痰湿,或先有气结而后变生瘀、痰。瘀之来源有四:一是外邪阻闭血气;二为外伤损伤血脉致瘀;三是产后留瘀;四是内伤气结致瘀。痰湿之来源有三:一是直接感受外来湿邪,阻着于经络;二是脏腑受邪或自身功能失调滋生痰湿,流注于经络;三是经络瘀滞,津液运行受阻,聚而成痰。实痿的病机结果,常常为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成人实痿在起病前常有外感病史,或有外伤、精神刺激、暴饮暴食、分娩等其他诱因。在肢体痿软初期,常伴有恶寒发热、腰背及肢体疼痛酸重等外感症状,或有精神、情绪异常现象。
痿症的注意事项
1、起居有常,首先要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给合。
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卧床不起病史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痿症的饮食禁忌
1、除肢体功能训练调护之外,痿证的饮食调护也很重要,重在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在主食的基础上,要加用补益脾肾的八宝粥、龙眼肉粥、山药粥、海参粥和补益精血的肉食。
2、平时要多食豆芽菜、菠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饮甘泉水、柠檬汁等饮料,尤以牛乳、丰乳为佳。水果宜多食山楂、大枣、橘柑之类。
3、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饮用果酒,如葡萄酒、啤洒之类。饮食宜五味得当,不可偏嗜。
4、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饱餐高糖饮食,对周期性麻痹,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瘫痪患者,应当禁忌。
5、还要注意食品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别是对一些吞咽难者,要少食多餐,给予半流质饮食,既有利于吞咽和消化吸收,又避免流质饮食引起的呛咳。
御方生髓汤本着“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气;参以《丹溪心法》“痿之不足乃阴血不足也”,根据痿证病机与致病因素,严谨辨证与精当用药。御方生髓汤诊疗痿症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止痛通络,修复脊髓神经系统活血镇痛,通脉透骨,活化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修补损伤的神经细胞,兴奋中枢神经细胞,消除并抑制炎性水肿,使触觉逐渐恢复,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痉挛、僵硬等外在表现!第二阶段:补精养髓,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重建神经网络。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第三阶段:滋肝壮骨,促进神经繁殖再生逐步激活并修复断裂的神经,重建或通过侧枝重建使损伤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使神经网络全面更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神经组织,轴突树突紧密相连;从而达到周身经络通畅,气血和谐,肝肾滋养,柔筋壮骨。如需帮助请添加
共济失调治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angfengcaoa.com/ffcxt/7556.html